實施中國茶業為全球制造發展戰略
中國是茶的故鄉。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茶”有著無可比擬的全球發展優勢。比如說中國茶品種資源豐富,為創新多元化茶產品,滿足全球多元化市場創造了條件;人才、技術等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現代設備全又廣,并全球領先等。那么,在當下如何認識與把握全球茶業發展新趨勢,重新審視中國優勢,重建中國全球制造?
創建品種資源優勢
以中藥材及新型功能性的植物資源為基礎,創建養生茶產業是未來茶業發展新的增長點。自古以來,中國的中草藥及功能性植物分布廣泛,品種豐富,具有巨大的資源優勢。加快發掘與創新藥食兩用新型種質資源,在品種選育、種質資源創新等方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以資源優勢引領養生茶產業的全球優勢,是我國茶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同時,要強化全國地方種質資源的保存、整理與利用,引進國外優質的品種資源,運用多樣化的“高、精、尖”技術手段,資源創新與產業創新一體化,傳統茶樹品種資源與養生茶新型資源相結合,逐步形成面向未來的新茶業種質資源全球優勢。
打造優質產品制造優勢
總體來說,一要高產,二要優質,三要高效,四要生態。
未來,茶業全球競爭力與全球市場的占有能力取決于面向市場需求的個性化制造能力;具有整體經營體系不斷優化與綜合經營成本降低能力;產品制造面向市場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映與實現能力。
要實現三個能力的發展目標,必須推進茶業智能化,創建智能產業,實現智能制造。
傳統的茶業制造是以生產制造供給需求市場。現代制造是“用戶制造”,以需求引導制造,用戶參與制造,制造為需求服務。“用戶制造”解決供給與需求,生產者與用戶的矛盾,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達到提升與形成全球制造優勢的目的。
提升優勢產品戰略地位
多樣性茶葉門類是我國茶產業全球優勢基礎。
綠茶作為我國茶葉老大,大力發展綠茶優勢很有必要。比如重視生態化有機綠茶出口基地建設,大力發展適宜綠茶的品種選育;強化綠茶原料生產工藝創新,確保原料成品質量;創建智能綠茶制造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推進智能制造,降低加工成本等。
微生物發酵食品對人類健康的有益作用是被科學研究反復證明的。黑茶、普爾茶、白茶等發酵茶是我國獨有的茶葉門類。提高發酵茶在全球市場的戰略地位,加快形成中國發酵茶在全球的優勢,對推動我國茶業為全球制造這一目標的實現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同時,打造智能裝備創新、茶文化產業優勢。
推進茶產業集群化發展
在大力提升綠茶、特種茶全球優勢的同時,大力創新關聯性產品,加快傳統茶的功能化創新,同時,大力發展花草養生茶。
面向全球,以市場的區域化為基礎推動全球化市場。堅持茶業與區域特色市場相結合,與區域人群市場相結合,與區域集團市場相結合,與區域茶應用市場相結合,由此形成立體的綜合性的市場集群。
強化多元發展,推動單一傳統茶業向多元現代茶業發展的轉型。強化主導產業,通過主導茶業的做大做強,發揮主導產業的引領與聚焦作用。創新周延產業,扶持周延產業成為茶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使周延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同時,為主導產業的壯大創造條件。建立產業轉型機制。依據市場的變化重新定位服務對象,分析對象需求,進行資源的重新分配。以支撐體系的創建促進集群能力的提升。
茶產業的經營主體有不同性質的,有不同產業環節獨立與合作經營的,有國內與國際相結合的。鼓勵不同主體依據不同產品,不同市場的特點,開展全球市場。